11月7日下午,信息化百人會2022年峰會在杭州開幕,主題為“奮楫爭先·為者常成——新形勢下的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
信息化百人會是專注于推動當代中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促進溝通與合作的平臺。信息化百人會峰會,是“百人會”每年最重要的活動,也是一年一度創新前沿和最佳實踐的展示。
本屆峰會由浙江省國資委指導,北京信百會信息經濟研究院主辦,杭鋼集團與之江實驗室承辦。此前,華為、用友也曾承辦過百人會峰會。
本次峰會的主論壇包含“宏觀經濟與數字化轉型趨勢”“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佳實踐”兩大主題演講環節。多位專家對宏觀經濟和數字化轉型趨勢進行解讀和研判,領軍企業負責人則帶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經驗分享。
具體有哪些精彩看點?來看前方記者帶來的報道。
促進經濟企穩回升 開出六個良方
主論壇一開篇,信息化百人會學術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對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新論斷、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進行了解讀和分析,為參會企業家和相關專家們劃重點、拎要點。
楊偉民說,從總體來看,今年經濟增長速度偏低,明年將是未來五年開局起步的關鍵一年,要力爭經濟增長回到合理區間。
要實現這一目標,應該怎么做?楊偉民也開出了六個良方——
一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采取更加科學精準可見的防疫措施,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是聚焦預期軟弱問題,給出政策上的定心丸,按照黨的二十大精神完善相關政策;
三要實行以擴大居民消費為主的擴大內需政策,增強居民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
四是短期防風險與長期制度建設相結合,調整完善房地產政策;
五是落實黨的二十大“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精神,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政策;
六是完善問責追責機制,營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讓地方政府敢于負責,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數字化轉型 不能只見物不見人
信息化百人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以“制造企業數智化轉型的基礎模型及其分析”為主題,分享了他對該領域的看法。
他首先作出了“目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仍處于發展早期階段”的基本判斷,因此,當前的常用模型都難以用來評價現在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
他認為,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起點、項目、重點可以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實現企業發展,方法就是快速迭代,在這兩個問題上不存在差異,誰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同時,他指出在制造業數字化的過程中必須關注和克服“見數不見物、見物不見人”的問題,對于制造行業來說,任何數控裝備、自動化生產、物流職能都是物和數相連,才會有利于行業發展。
“制造業的商務和決策階段都離不開人的元素,因為裝備是機器智能,要加上人的智能,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我們不能只看到算法智能,忘記機器智能和人的智能。人的智能既是管理決策的基礎,也是算法智能的基礎,也是機器智能的基礎?!睏顚W山說。
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改造 從學習“模范生”開始
在信息化百人會顧問、浙江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主任毛光烈看來,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改造,可以從學習“模范生”開始,開展“學樣仿樣推廣法”。
所謂“學樣仿樣推廣法”,是指在同工業細分行業中,做出讓同規模企業認可的初級數智工廠樣本,工業中小企業自愿仿照樣本企業進行決策并由工業數字工程牽頭總包商與“小快輕準”產品行業平臺服務商、仿照樣本企業簽訂標準合同,仿照標準合同進行工程監管與驗收結算的推廣方法。
毛光烈表示,“學樣仿樣推廣法”把眼花繚亂的概念變換為數字化工廠的組件,把難以清晰表達的任務轉換成中小企業能理解的合同“標的”。
通過找準經濟、業務與技術公約數,試成一批可學可仿的樣本,帶動一片企業學樣仿樣轉型,實現數字化轉型從“做零售”向“做批發”的轉變。
以江山為例,門業產業是江山的重點產業集群,年產木門2000多萬套,占國內木門市場的1/5。
江山2018年就開始進行門業數字化轉型,但一開始推動效果不佳,僅個位數的企業愿意參與。2019年下半年開始,江山市花了半年多時間在3家不同產業規模的企業進行初級數字工廠樣本建設試點,2020年至2021年又花了近兩年時間進行“學樣仿樣推廣”,轉型效率有了很大提升,僅一個工程服務總包商就完成了43家門企的初級數字工廠改建與運營。
數字時代新賽道 智能計算賦能百業
計算無處不在,計算在不斷演進。論壇上,之江實驗室主任朱世強提出了“智能計算推動行業變革”“智能計算產業將形成不可估量的爆發態勢”等觀點,為企業打開想象窗口。
什么是智能計算?朱世強給予它一個通俗易懂的定義:針對不同具體問題,調度最佳算力工具,適配最優算法,以最小代價得到最好結果?!坝嬎闶菑臄祿谐槿」残灾R,形成專業工具,從而推動行業變革?!?/p>
智能計算可賦能百業,朱世強用一個醫療行業的變革進行了說明。此前,朱世強率團隊收集了9000余份醫療文件,總結出多套醫學術語和醫學指數,形成超3500萬個相關聯的邏輯聯系,構筑了一個專業醫療機構知識庫。
這個知識庫很神奇。簡單來講,比方說病人來醫院看眼睛,同時進行了腎臟方面的檢查,那么在腎臟方面的檢查數據輸入后,知識庫會自動比對該病人是否也有腎臟方面的問題?!案鶕嶒?,排查正確率達到了82%?!?/p>
朱世強說,智能計算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賽道、新動能,有廣闊的應用場景去共建和賦能,“期待與各位同仁共同努力”。
大企業有更強的責任 來維護信息安全
信息化百人會執委、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從經濟研究的視角解讀了“在高質量發展中數字經濟企業的社會責任戰略”,數字經濟企業如何更好作出更多貢獻。
他首先提出了兩個問題——
一方面,數字經濟企業已經為社會做了什么?我們往往忽視了已經解決掉的潛在危險,比如當下的經濟社會難以想象沒有移動支付功能的生活。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社會對數字經濟企業還有什么期待,如何更好滿足期待?
對此,他認為,企業應該用責任去擁抱要求?!皵底纸洕髽I擁有大規模的同時,也有更強的責任來維護數據安全和國家安全?!?/p>
企業數字化 要讓一部分“種子選手”先轉起來
信息化百人會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原院長毛基業在主題演講中特別指出,數字化轉型中組織的重要性。
他認為,數字化轉型不只是技術升級,更是生產關系的轉變,必須要有組織架構的調整。成功轉型的企業都成立了常設專門機構來推動數字化轉型,例如業務流程部或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從集團到每個下級單位都有專門的數字化或智能制造團隊和負責人。
而轉型主力是公司內部的種子員工,可以對業務人員進行再分工,讓一部分人先轉型,先轉帶動后轉;抽出30%的中堅力量進行數字化探索,提升剩余70%員工的生產效率。
數字化轉型 杭鋼要讓數據真正實現價值
65年的大型國企杭鋼,這幾年頻頻“出圈”,不是因為老本行,而是其從“煉鐵成鋼”走向“點數成金”的數字化轉型,奪人眼球。
此次論壇,杭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林亮分享了杭鋼數字化轉型的經驗與實踐?!敖Y合國資國企優勢,確定以數字基礎構建者、數字安全賦能者、數字應用開拓者三個定位,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治理數字化三條主線,布局基礎云、安全云、行業云,邁出數字化轉型的步伐?!?/p>
挑戰最大的,是數據如何真正實現價值。林亮介紹,目前杭鋼正以資源配置為驅動,探索數據要素的新價值。
由杭鋼集團聯合浙江省內科技型上市企業安恒信息、每日互動共同打造的浙江省大數據聯合計算中心,已在中國(溫州)數安港落戶設立,保證原始數據可進不可出、可用不可擁、數據匿名、算法透明,成為政府數據、公共數據向社會開放和市場主體之間數據價值融通的合規通道。目前,其已服務于歐萊雅、麥當勞、上汽集團等國際知名品牌,并探索融合電力數據為普惠金融作支撐,挖掘數據價值。
企業要讓數據說話 用數據決策
核算航班營運、繪制人才圖像、管理數字營銷……信息化百人會成員、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王文京介紹,以數據作為基礎的新一代數字平臺,已經實現從業務層、管理層到決策層,全面通過數據來“說話”“決策”。
以南方航空為例,它通過新一代數字平臺,在精準核算的基礎上,實現精細管理的關鍵應用,可以核算到每個航班,根據核算數據決定航班營運。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數字人力技術,可以描繪出人才畫像,實現數字時代的人才發展和管理。
目前,用友和杭鋼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使用該平臺技術為杭鋼提供智能財務、人力資源管理、合同管理等關鍵應用。作為數字化時代的合作,雙方一開始就強調數據治理、數據驅動。
他認為,在中國企業邁向數智化的過程中,經歷了從早年的電腦化階段落后于西方,信息化階段追趕發達國家,到現在已經開始走在全球行業前列。
未來每個企業 都會有一臺“企業大腦”
企業決策難、管理難?未來,數據資產將幫助企業主決斷如流。
信息化百人會成員、神州數碼董事長郭為認為,決策數智化是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一種必然。未來,每個企業都會有一臺“企業大腦”,通過數據資產構造知識圖譜,實現智能決策,提高決策效率。
實現決策數智化的企業,可以在大數據處理、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基礎上,通過挖掘大量內部和外部數據中所蘊含的信息,以及對企業整體情況的分析,發現業務規律,預測市場需求,改善工作流程,作出更好的決策,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戰略,支撐企業的數字化營銷、品牌建設、產品創新、智能制造、銷售和分銷以及渠道管理,創造端到端的商業價值,從而實現持續增長、高效運營。
過往企業決策的依據,管理者往往依賴經驗,或是依靠低效率的信息收集方式,如問卷調研、來自渠道商的信息匯總等。而今天的智能化決策,則是數據支撐下的高效決策,甚至是自動化決策。
數字化轉型成功比例不到20% 為什么?
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李廣聚在會上提出一個問題:數字化有結實的企業需求,但成功率卻不高。
他分享了一項調查數據,受訪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成功比例不到20%。
數字化轉型勞心勞力,失敗率高,為什么?一方面是數字化轉型的技術門檻高,另一方面,企業運行慣性剎住了數字化轉型。
他分析,數字化不只是技術人員的工作,而是整個企業的工作,而企業成員往往不愿意作出改變。同時,轉型也意味著組織權力格局的重構,這個問題沒有強有力的推動是難以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市場化程度越高的企業越有優勢。
他認為,企業在數字化轉型問題上沒有猶豫的機會,早行動起來比晚行動要好。
來源 | 浙江新聞客戶端 策劃 陳文文 林丹 記者 唐駿垚 吳佳妮 沈琳 孫金滿 通訊員 褚陳靜 馬丁 編輯 王佳